2011年3月23日 星期三

03.23 - 980元的懺悔

《日布 Po Daily2011.03.23

~If u want to be happynobody can stop u!!”摘自謝廷駿Facebook "About MaSa" 一欄 ~

【小文章】980元的懺悔
小時候家境清貧,家裡每天都在為錢奔波,看在眼裡,愛莫能助,唯有盡量醒少少當幫忙。然而,無論如何乖巧的好孩子,總有年少不懂事的時候。到了青春期,朋輩壓力凌駕一切,勢要走在時代尖durn的心魔縈繞不散。中六那年,爆發了一個異常邪惡的潮流:揹JeanPaulGaultier書包、BOLD袋上學。動輒過千元的書包,居然滿街可見!我將零用錢、補習的收入湊合,再在父母面前哄哄騙騙,終於集資成功,勉強入場,買下一個基本款的JPG書包,盛惠980元。那是一個黑色側揹袋,手挽是重甸甸的鐵,絕對是攻擊性武器,試過好幾次在走路時撞瘀了自己的手背。

數個星期後,袋邊爆開了。我把心一橫,決定見死不救,就在JPG書包最火紅的時期,毅然將它束之高閣。幾年後在櫃頂發現塵封的它的時候,拿JPG袋出街經已變成娘爆行為。問人家JPG代表什麼,沒有人再提起尚先生,只道那是圖像file format的一種。

選擇「急流勇退」,一半是由於受不了罪咎感的煎熬,討厭自己的貪慕虛榮 那種物慾純粹是want而不是need,貪少個名牌袋,死不了;亦不構成demand,因為我其實並沒有purchasing power去撐起這個虛榮的want。另一半原因,是我鄙視自己的愚笨,居然挪用巨款(相對於當時的家境而言)去讓自己跟滿街的人撞袋撞到啪啪聲,貼錢買庸俗,由平凡的學生妹變成更平凡的學生妹!這980元的懺悔,足以斬斷我對名牌的貪嗔癡。自此以後,我對於名牌產品和其消費群有新體會。

大學時曾經修讀哲學課程,助教的一席話讓我當頭棒喝:「咁多人湧去旺角,您又去旺角,豈不是人云亦云,好冇性格?但只要您清楚知道自己點解要去旺角,即使身處人潮中,都唔算係隨波追流。只係您要去嘅地方,咁啱係多人嘅旺角啫。」購買名牌是同一道理,假如一個人清楚知道自己所買何物,那就是精明消費,沒有什麼好批評的。就如有些人對品牌故事瞭如指掌,認同品牌精神、設計意念、craftsmanship,願意並有財力付出比貨品價值多出的premium,是為有品味,在下拜服;但世上有幾多人知道身上的名牌貨的來歷?有人連品牌的名字也讀錯吧,Gucci變成「箍池」,Hermès更慘被強姦得連阿媽都唔認得,淪為「靴物屎」。又有多少人是真心欣賞名牌貨的設計多於炫耀自己的財力?知道名牌何以貴為名牌的人很少,誤以為有錢買名牌就一併可買下品味的,就像當年滿街的BOLD袋人一樣多。最糟糕的是,有些人愛充大頭鬼,不惜賒借亦要打造「行頭」,那不是消費名牌,而是消耗自己。

假如一個人過度自卑,需要以名牌貨來幫補一下身價、自我形象;又或者自信非常,很想向全世界炫耀您的財富、品味,請借鏡以下的真人真事:


- 朋友死慳死抵,差點弄至營養不良,終於儲夠彈藥,跑去名店門外跟隊,負責被暴發自由行打尖,爭一袋之長短。結果一鋪清袋買入名牌手袋乙個,據稱,該款式在OL界所向披靡。翌日返工帶著戰利品,扮不經意在同事面前「熠熠樣樣」,自信返晒嚟,自我感覺良好。放工時,無意間在廁所聽到以下對話:「您估佢個羅湖城貨色買幾錢?」

- 相反地,曾經遇過一位貴氣同事,家庭富裕,老公有米。她的最大嗜好和技能之一,就是將真名牌和A貨巧妙地融合,炮製出一身貴氣。「您隻Piaget新款嚟喎,好靚呀!」食晏期間同事討論著。怎料她答道:「出深圳二線買嘅AA貨,不過幾舊水,抵過喺羅湖城買!」眾人O咀,以她所散發出來的闊太味,難以相信她竟是A貨專家。有人膽粗粗發問:「咁您個LV袋、對Jimmy Choo……」「哈,係堅嘢!我有7樣堅,3樣流,mix & match之後會幻化成100% genuine!係咪估我唔到呢?!」


名牌產品於您而言,究竟是wantneed抑或demand?今天香港的社會流動性幾近零,個人認為,越要做上流有錢人,便越要放棄扮上流有錢人。投資於摸不著的東西之上(例如知識),比起斥資購買看得見的「行頭」實際得多,至少向上爬不成,亦可以有個錢傍身(假設您不是用全副身家買沙紙),老來毋須面對滿屋out到唔out的身外物,然後上街執紙皮,欲哭無淚。


【大樂章】林憶蓮 x 王菲 《多得他》
兩位首屈一指的華人女歌手的crossover 現場演唱。廢話少說,去片!



【文章重溫】
伍晃榮先生曾說:「好波不妨一睇再睇!」我說:「婆仔文不妨一讀再讀!」以下是由信博移過來的精選文章之一,大家有空的話請來懷緬一下:

中式父母
發表於2011.02.16

儒家信條嚴格要求我們要孝順父母。實情是,在孝心的框架之下,有時候我們少不免對雙親又愛又恨。

愛他們的關懷備至 零用錢不夠用嗎?有時只要撒撒嬌,他們終究會把持不住,找個理由開大水喉,唯恐我們餓瘦;而有關我們的前途未來的一切,父母總是時刻掛在心上。

恨他們的專制橫蠻 為什麼要設下門禁,害我們慘變娘爆灰姑娘?對自身、對家裡的事情有想法,為什麼不准駁咀,意見要往肚裡吞?

有說無仇不成父子,也許就是形容這種愛恨交纏的情愫。相連血脈是注定的,可不是隨便登個報章分類小廣告,便能灑脫地脫離關係或出售轉讓;然而「埋牙」相處的時候,兩代人卻有太多的細節需要磨合,磨出火花勢所難免。礙於萬世師表的情面,為人子女的縱然氣上心頭,會盡量避免正面衝擊父母。「樹欲靜而風不息」這儆世名言提醒我們,父母是走在我們前頭的過客,愛雖無止境,相處的日子卻有盡頭。

假如中國是我們的父母……不,在某個意義上,中國確實是我們的父母……

她的關心,我們哪會不知道 經濟不景氣時,二話不說便炮製自由行大禮,同胞們送上大量現金,以及遺留在海港城地上的浮金。

她的專橫,讓我們咬牙切齒 Great Firewall 鉗制資訊自由、以言入罪、以武力鎮壓學生……這一切一切,教我們痛心疾首。

97 回歸後,這段「親情」是改變不了的事實。面對祖國的種種,我們採取比對待生父生母更激進反叛的態度,大家會發聲表達、用腳遊行、以文載心聲,因為,這位摯親尚要長征萬里,我們雖然只是走在他前頭的過客,卻希望盡綿力為她踏平路上的荊棘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