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3月9日 星期三

03.09 - 如假包換的「怪獸家長」


《日布 Po Daily2011.03.09

~ 假如孫明揚沒被攆下台的話,首要任務有二:(一)加強政府內部之Ethics & Compliance培訓,全體公務員必須出席,而他本人則需要被訓一百次;(二)將電視新聞開播之前的愛國洗腦環節轉換成愛港公民教育,包括如何正確地行使公民權利,理性地提出訴求。 ~


【小時評】如假包換的「怪獸家長」
近期的社會爭端越演越烈,社會上不同的聲音已聽了很多,想必大家都對連串新聞懷有不同的意見和感觸。當中令在下最感到不快的事件之一,是目睹一位匪夷所思的母親,在電視鏡頭面前就兒子被胡椒噴霧傷眼一事所作出的一番偉論。以下一段是節錄自新浪香港新聞#的報導:

「高太批評警方在沒有任何警告下使用胡椒噴霧,對於李少光指有人以小童為抗爭武器,高太指責表示侮辱。她又指,以往一向有帶兒子往遊行,認為是公民教育的一種:『香港是一個很安全的地方,我想帶小朋友去表達意見,是無問題的,難道香港不能這樣做嗎?』她表示曾參加反高鐵示威,並帶兒子到前綫警員前,讓他觸碰平日難得碰到的玻璃纖維盾牌。」

以上每句說話都充滿漏洞,實屬高難度示範,好應該將之放進通識教材來講解邏輯分析及批判思考。

「高太批評警方在沒有任何警告下使用胡椒噴霧」
高太說得沒錯,香港是一個很安全的地方(概括而言),但作為一個活了幾十年的成人,莫非不能判斷出當時的狀況有丁點兒的異樣嗎?難道需要有人拉開紅色banner告訴妳「警方會在125秒之後使用胡椒噴霧,它有可能會傷及任何年齡的人士的眼睛,包括那位名為Joseph Ko的小童」,方能喚起一位母親想傾力保護兒子的天性?在其他的報導中,她透露在高鐵示威中曾與兒子走失,慌忙四處搵仔,幸尋回;今次聲稱「在兒子主動要求下參與」,顯然沒有吸收以前的教訓,看來非要發生無可挽回的悲劇,這位非常母親是不會「主動」顧念兒子安危的。

「對於李少光指有人以小童為抗爭武器,高太指責表示侮辱」
高太認為被李局長侮辱了,我搞不懂她認為自己被侮辱了些什麼。我只是從報章上得知「她否認自己刻意參與遊行,只是在兒子主動要求下參與。」「不過,當晚有協助Joseph洗眼的醫生勞永樂表示,洗眼後曾勸告高太和兒子先離開,但高太表現得不願意……他相信高太是示威者。」假如勞醫生所言屬實的話,我深信這位女士是侮辱了「母親」這個神聖的身份(兒子受傷了還不願離去,要不是冷血或存心搵個仔較飛,博乜?從頭到尾,她有一絲擔心過兒子的死活嗎?);侮辱了醫生的專業意見和一片好心;侮辱了香港人的智慧和分辨是非的能力。加上她的其他行為也未免太過詭異了(例如帶兒子到示威前線,如同參觀動物園一樣摸警察盾牌),實在值得送她九字珍言:「人必自侮,而後人侮之。」

「難道香港不能這樣做嗎?」
好一句「難道香港不能這樣做嗎?」當香港一些為口奔馳的父母迫不得已將子女獨留在家,被鎖上孖葉拘捕;年邁、行動遲緩的祖父母負起照顧小孩的責任,偶一不慎發生意外,被警員押上囚車;這位在有選擇的情況下仍讓兒子接近危險的所謂母親,在全港市民面前字字鏗鏘地咆哮「難道香港不能這樣做嗎?」為什麼警方還不封艇拉人,狠狠的告她一條虐兒罪,送她入冊好好反省,讓她知道在法治的香港有什麼是不能做的?!

那個帶兒子觸碰警方盾牌的無腦舉動,更是讓人火冒三丈。對此,全港網上網下實在有太多精彩的評論了,例如:

- 「想摸好心佢帶小朋友去參觀下警署既開放日啦」(來源:Baby Kingdom討論區)
- 「唔通個仔想摸坦克,您又會帶佢去伊拉克摸下?」(來源:某聽眾在港台phone-in節目的發言)
- 「8歲小童母親話帶小朋友摸下警察的盾牌,下次不如搾下警察個春袋?」(來源:Facebook留言)

我只希望這位熱愛公民教育、著重身體力行的母親不要在某天突然醒覺自己沒有常識,不知死字點寫而想跟兒子來個通識教育,攬住個仔衝出馬路齊齊體驗死亡的滋味!


【小輕鬆】笑聲化戾氣
孩子和寵物永遠是快樂的泉源。這位奸詐baby,請發功吧!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uQtpRjBLXic




【文章重溫】
伍晃榮先生曾說:「好波不妨一睇再睇!」我說:「婆仔文不妨一讀再讀!」以下是由信博移過來的精選文章之一,大家有空的話請來懷緬一下:


To Think or to Blink
發表於2011.01.30

基本上,我跟波牛老公的價值觀十分相似,才可以多年來共坐穩船,廝磨而不廝殺,但在日常生活中見微知著,我倆的性格差別無所遁形。

到食肆進餐時,我會快速地掃視餐牌,憑感覺挑選食物:今天想吃什麼就是什麼,沒有合心水的選擇的話,便揀選穩打穩紮的常餐晚餐A餐B餐,就算不是美味得驚為天人,亦不致於會難吃得想反檯;想貪新忘舊菜,就盡情冒險吧,反正那只是人生中幾萬餐飯中的一餐半餐而已。

那邊廂,波牛先生眉頭緊皺,認真閱讀餐牌上的每隻字,遇到未能理解的菜名便會踴躍舉手發問,讓服務員為他詳盡介紹那道菜的材料、烹調方法,以及有否跟例湯。看著他的狼狽相,有時於心不忍,企圖出口相救:「食牛丫,睇幅相應該幾好食。」可能是不想同類相殘的關係,他會耍手擰頭:「唔好,牛肉毒呀!」「咁食雞啦!」「都唔好,您個餐咪有雞扒囉,您分啲俾我咪有雞食囉!」(誰說我會分給您的?!)這時我隱約感到體內有一股火舌正衝上喉頭:「咁食豬啦!!」「咦……唔好啦,上個再上個禮拜三、同啱啱嗰個禮拜日先食過嚟……」然後繼續埋首餐牌,苦思他的人生交叉點選擇題。幾經艱辛,想到連頭髮也亂了,還不是只點了他一年四季早午晚都會吃的奶醬多加杯熱奶茶?!難得我主動大食出擊,這位精壯男子卻做齋戒和尚,清心寡「肉」?!對於這種猶豫不決的性格,他的辯解是:「食落肚o架喎,唔諗真啲點對得住自己!」諗真啲……我想叉住您條頸!

套用黎克特制地震級別來衡量的話,這種低層次的性格分歧只屬於三級以下,像是在香港福地感受到來自日本、台灣震央的極輕微的搖晃,不足以死人塌樓。我們都沒有嘗試改變對方的做法,他點餐太費時而我餓極的話,我會請服務員為我先落單,麻煩他再寬限數分鐘,回頭再來;當我冒險觸礁了,誤點令人想割蓆反檯的新菜色,他會為我分擔貪新鮮的惡果,主動分我一點他那邊的奶醬多。

我常常提醒自己,即使在人際關係上遇到更高級別甚至是災難式的震動,也不要輕易崩潰而釋放出負erg能量,那便要靠事前在心理上做好防地震演練了:其實,傾向用大腦分析慎思的做法,與傾向憑感覺行事的作風,兩者看似是互相排斥,實際上是可以互為補足的(用上「傾向」一詞,是因為兩者同為一個個體的性格一部分,只看在不同的層面和事情上哪一方跑出。)傾向「think」的波牛老公雖然花上較多時間思慮,一旦決定後反而落得輕鬆執行;傾向「blink」的我雖然能夠省時爽快地拍板,但事後往往需要悽慘地執屎(例如解決在impulse buying鬼掩眼情況下購買的一屋廢物。)埋單計數,兩者所耗費的時間和心力其實叮噹馬頭,換句話說,誰亦沒有比誰強,並不存在對立面。倒不如用他的理性角度來提醒我莽撞後要執的屎有多嘔心,由我來真情剖白出「有feel大晒」有多暢懷,一人行一步靠近蹺蹺板的支點,齊齊省心省力,將動盪不安、您死我亡的筋肉擂台遊戲,化為輕盈平衡、如履平地的體操表演。或者,這種態度在職場上尤其關鍵 — 對著自己揀的老公,我尚可以選擇在他點菜混吉的時候怒爆他;面對困獸鬥的辦公室同仁,則萬萬不能自我引爆,或隨便在牢籠中拋出手榴彈,只可以動之以情、曉之以屎,但求保住安樂茶飯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